枕着诗书入梦,我看到了无尽的荒诞,地下一层的树根在乱窜,你从黑白中走来,我在色彩里消散。
在充斥着压力与忙碌的高中生活里,读书已成了我灵魂深处的情感寄托。在朋友的强烈鼓励下,我接触到余华老师的书籍,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并不是《活着》,而是余华老师第一本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刚看这本书时,就被那具有强烈反差感的文字所震撼,每每选择在夜晚读上几篇文章,然后带着一身书卷气息进入梦乡。在梦里,我看到了年幼的余华和哥哥将抓到的鱼串成一串,像弹夹一样挎在身上,然后去医院“彰显功绩”的画面;我看到了,余海果在写出《地下一层》时周围漫无边际的黑暗;我也看到了,和塞舍尔谈话时现实和虚拟,黑白与色彩,阴云密布和晴空万里的对比。
看到快结局时,更是被那无法预料的结局所吸引。令我意想不到的叙述方式和故事结尾,仿佛才是余华血腥笔法下的真实本色。风格鲜明的文字仿佛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阅读时的心是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揪着的,合上书后总需要大喘几口气才能平复内心此起彼伏的感受。
所幸,这本书中没有荒诞的叙述,没有残暴杀戮出的血腥,但仍有人间疾苦。余华采用大量的国内国外经典作品之读后感,以及自己大半生的人生经历,给我们把遥远的文字拉到眼前,让我们觉得故事近在咫尺,所有的目的都在阐述“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读完书后,关闭那盏为这本书而亮起的灯,那些有趣又深刻的画面再次闪过,它就像一座灯塔,把我的眼睛和心都吸引去了。那些画面不停的播放,就像一盘没有章法的录像带,播放了人间疾苦,播放了作者的大半人生,播放了一个灵魂的成长。
这时,我或许懂得了读书的意义,拥有不同灵魂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文字,但内容都是不约而同的,让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然后慢慢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同时,更是在无数人物的缩影中见到自己,检查自己。
当我从书页上移开眼,将书缓缓合上时,我依然感觉到,自己住在那片光里。在我的周围,是地下一层的树根,是黑白与色彩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