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概况
一、概况
西昌市文化馆,前身为民国时期建立的西昌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成立西昌县立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称西康省立民众教育馆。1950年3月27日,西昌解放,西康省立民众教育馆与省立西昌图书馆合并,改称为西康省西昌民众教育馆。1953年12月,改称西康省西昌文化馆。1954年7月,改称西昌县文化馆。1980年1月1日,西昌市成立,县市分治,文化馆归属县文教局领导,称西昌县文化馆。1983年12月,文化、教育两局分置,文化馆归属县文化局领导。1986年7月,撤县并市,县文化馆改称市文化馆,归市文教局领导。1986年12月,西昌市文化局成立,市文化馆隶属于市文化局领导。2012年机构改革,市文化馆归属西昌市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领导。
西昌市文化馆为县级市文化馆,一类事业单位,现为国家一级文化馆,与西昌市美术馆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主要负责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西昌市文化馆新馆位于西昌市风情园北路10号文体中心,拥有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20余间馆舍、6000平方米的大型文化生态广场,紧邻西昌剧院。场馆包括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钢琴房、录音棚、非遗陈列厅、书画展厅等类别,集场馆开放、培训辅导、作品展览、群文活动、非遗保护于一体,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一流。自2017年投入使用以来,服务西昌近百万常住人口,并辐射凉山,成为本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
二、文化馆活动(2006——2014年期间)
(一)举办群众文化活动
1、送文化下乡
2006—2014年,每年春节前夕,市文化馆集全馆业务优势,创编舞蹈、声乐、器乐、戏曲、小品等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集节目,联合驻昌部队、企事业单位组成演出队伍,分别前往西昌市各个乡镇文艺演出,将党的新政策、新文化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传达给老百姓,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把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老百姓的身边。
2006年,编排了《好好生日》、《中流砥柱》等节目,前往月华、阿七、大菁、裕隆等乡镇,演出4场次,观众达1800人;
2007年,编排了《群山延绵》《火的精灵》等节目,前往荞地、经久、巴汝、四合等乡镇演出4场次,观众达2千人;
2008年,编排《最美丽》《扎西德勒》等节目,前往河西、西乡、安哈、太和、银厂等5个乡镇,演出5场次,观众达2300人;
2009年,编排《日子》《扎西德勒》等节目,分别前往磨盘、兴胜、礼州、西郊、樟木等5个乡镇,演出5场次,观众达2500人;
2010年,编排《走在山水间》《赌鬼的忏悔》等节目,分别前往黄联、裕隆、安哈、高枧、洛古坡等5个乡镇,演出5场次,观众达2500人;
2011年,编排《柜中情缘》《螺髻飘雪》等节目,前往礼州、黄联、西溪、海南、佑君等乡镇,演出5场次,观众达3500人;
2012年,编排《望春风》《新春乐》等节目,前往巴汝、琅环、开元、月华、高枧等乡镇,演出5场次,观众达5千人。
2013年,编排藏族舞蹈《藏女欢歌》、快板舞《西昌发展大变化》、小品《当务之急》、独唱《高原红》、《家和万事兴》、魔术表演等13个节目,分别开赴西昌市太和镇、佑君镇、开元乡、荞地乡、月华乡乡镇,演出5场次,观众达5千多人。
2、农民汇演
2006—2014年,每三年一次协助市政府举办全市农民汇演,分别对安哈、大菁、裕隆、河西、西乡、川兴、高枧、西郊、海南、月华、礼州、小庙等乡镇的参赛节目进行策划或辅导。代表作有创编的舞蹈《小花山》《零的突破》。
3、火把节选美
2006—2014年,每年的凉山国际火把节期间,为西昌市参与火把节的各项活动提供业务辅导和服务,如选美、火把节点火把仪式等。2008年,经我馆培训的选手参加2008凉山彝族选美大赛,获得索玛花亚军和最佳才艺奖。
4、2006年至2014年参加的重要活动
2006年1月,与凉山州电视台和西昌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编排了《与春天同行》的迎春文艺晚会,在凉山民族体育馆演出,同时进行了电视转播。为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编了大型舞蹈情景剧《阳光山水情》,参加了凉山州第一届冬季旅游大会展演。
2007年,为宣传西昌,发展西昌旅游事业,市文化馆于1月19日起,在老海亭和月城广场两地,分别举办了为期5天的以展现“西昌市风土人情”为主题的摄影展。同年3—6月,承办了“西昌邛海泸山景区摄影大赛”,本土和来自成、渝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有来自云南、重庆、成都、攀枝花等地的摄影爱好者1385幅摄影作品参加了大赛。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组成的评委评选出101幅作品入围,再从入围作品中选评出了特等奖1名(列出作品名和作者)、一等奖2名(列出作品名和作者)、二等奖3名(列出作品名和作者)、三等奖4名(列出作品名和作者)和优秀奖20名。7月,市文化馆40余人,编排了歌舞《央可哟》、《毕莫与经书》、《青春阳光》和小品《妈妈的生日》等节目,参加了“凉山州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8月底,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组,协助拍摄“风情凉山”电视专题片。
2008年,组织业务骨干为业余艺术学校编排了一台少儿文艺节目,参加了西昌市教育系统的“迎新春”晚会,并在四川省教育台“春节晚会”上完整播出。1月20日至2月2日,本馆编排的舞蹈《欢聚一堂》、《走进新时代》参加了“西昌市2008年迎新春文艺”演出。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编排了舞蹈《舞动北京》于5月20日在月城广场演出,6月份,联合西昌市二小、四小,编排了以奥运为主题的节目《阳光下的我》、《不怕不怕》等节目,在学校演出,观众达5千人次。7月,从西昌市37个乡(镇)的民间器乐13名爱好者中选拔出马木果、呷呷英和打久石布三人,代表西昌市参加“凉山州民族民间器乐大赛”,荣获了大赛二、三等奖各一个。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部分小学生迁移到西昌就读,在开学典礼上,8月底,本馆组织编排了文艺节目进行了慰问演出。本馆17名在职职工自发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8·30”会理地震灾区捐衣物58件、捐款4200元,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
2009年3月,编排了舞蹈《情深意长》和互动节目《抢亲》,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栏目的演出摄制。9月,组织编排了舞蹈《祥云朵朵》、《雪域骄子》和《姐姐的银饰》等节目,11月,参加了“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和“四川省‘星光灿烂’杯少儿舞蹈大赛选拔赛”。
2010年5月,组织西昌市中小学生36名,参加在四川泸州举行的“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雪域骄子》获大赛一等奖。6月,创编了大型歌舞《烟雨月城》,从市各单位抽调60人,经过70余天的训练,在8月2号参加了“中国·凉山第六届火把节”。9月,组织西昌市城、乡中老年人80余名前往成都,参加“四川省第二届中老年‘金秋乐’舞蹈大赛”,荣获银奖2个,铜奖3个,组织奖5个。10月,排练情景剧《阿哩哩》、《夜太黑》,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唱到北京”的节目录制;12月,组织西昌市学生300名到成都参加“四川省‘星光灿烂’杯少儿舞蹈大赛”,舞蹈《扎西德勒》、《小兵风采》、《中国芭蕾》、《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火把节的火把》荣获大赛金、银共5个奖。
2011年9月,编排舞蹈《云端上的朵乐荷》,10月,参加“第六届CCTV舞蹈大赛”获全国十佳优秀奖。10月至11月,为西昌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迎接检查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2012年7月开始,历时两个多月,创编大型舞蹈《金色凉山》,于9月,参加“建州60周年大庆开幕式”的文艺汇演。10月,组建西昌市民乐乐团,编排了民乐《喜洋洋》、《唱支山歌给党听》,参加了2013新年惠民音乐会。
2013年5月,我馆承办“贯彻十八大·奏响新西昌”庆5·1民乐大赛,大赛分少儿、成人和团体三个组别,历经初赛、预赛两个阶段的比赛,在六十三个节目中(共270多名参赛选手),分别选出各组前6名参加了决赛,设置了各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的奖项。王靖凯以一曲悠扬的二胡独奏《河南小曲》夺得少儿组第一名;成人组的第一名由袁国勇的扬琴独奏《天山诗画》获得;西昌市民乐团的《花好月圆》以9.935分的全场高分,一举摘得团体组桂冠。 9月,我馆承办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新西昌”西昌市2013年中秋原创诗歌暨朗诵大赛。原创作品评选出了一等奖3名(李欢的《中秋》、杨新德的《水调歌头·高枧观荷》、袁池东的《安宁河畔吟家园》),二等奖6名(孙锦屏的《安宁河》、苟泽邦的《梦回故乡》、欧可宗《满庭芳·西昌中秋即景》、李鑫仕的《水调歌头·西塞山怀古》、杨月平《衷心祝福——相伴西昌三十年》、高崇秀的《儿子,中秋好吗?》),三等奖9名(李国华的《中秋》、李嘉旭的《诗人与酒》、曾仲曲的《瀑布》、沈文贵的《叩问心灵 感恩拥有》、车其磊的《楼上对月》、吴应嵩的《西昌怀古》、苏鑫的《念奴娇·梦萦邛都》、邱学英的《月色》和张世西的《梦中月城》),优秀奖12名;朗诵大赛评选出了一等奖2名(郭佳春和邹楚鹏朗诵的《梦回故乡》、金玉鹏朗诵的《衷心祝福》),二等奖5名(王秀琴朗诵的《预报的一次毁灭性地震》、杨玲朗诵的《诗人与酒》等),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 11月,我馆承办“舞动西昌·放飞梦想”西昌市2014城区排舞(广场舞)大赛。大赛共有6个办事处、三个乡镇、35个社区的31支队伍参赛,参赛人数744人。决出了民族舞和国标舞各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2名。另外,还设置了组织奖9名。春城社区代表队夺获得民族舞一等奖,海河社区代表队夺得国标舞一等奖。
2014年4-9月,举办了“诗韵西昌·放飞梦想”中国·西昌2014中秋全国原创诗歌大赛暨月文化创作交流会。本活动于4月起开始制定方案,5月初起征稿,8月8日24点征稿结束。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台湾和荷兰等地1013位作者的2161首作品。8月11日至8月19日,由凉山州和西昌市著名作家9位组成初评小组(蔡应律、冯笃松、张正宁、刘效成、许文龙、杨月平、孙锦屏、李桠楠、薛启荣),从2161首征稿作品中评选出150首作为终评作品。8月21日至26日,由中国作协和四川省作协著名作家组成终评组(魏明伦、何开四、廖全京、唐宋元、徐康、伍松桥、伍耀辉),从150首初评作品中评选出109首作为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经终评组评委讨论,得出一致意见:一等奖空缺,增设一名二等奖。最终评选结果是:二等奖4名,奖金5千元,获奖人员分别是青海的陈劲松、绵阳的斗安珠、甘肃的刘志宏和江西的王小荣;三等奖5名,奖金3千元,获奖人员是山东的贾旭磊和马行、西昌的马兴、辽宁的马文斌和江苏昆山的翰墨;优秀奖20名,奖金5佰元,分别有成都的张欣泉、越西的孙志阳等人获得;入围奖80名,奖金2佰元,获奖者是西昌的潘美杰、河南的王立虎、荷兰的李思怡和香港的孙重贵等。
2014年12月,我馆与四川省李白研究会、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及西昌学院、西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了“月咏西昌 放飞梦想”中国·西昌2014全国李白月文化与西昌月文化学术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是西昌首次举办的大型历史文化专题研讨会,得到了西昌市委、市政府及西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会专家阵容强大,周笃文、薛天纬、葛景春、孙琴安等国内著名文化学者莅临大会。通过24位学者专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关于李白月文化和西昌月文化的学术报告,使我们全面、深刻的了解李白月文化,及李白月文化与西昌月文化的文化渊源。特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孙琴安《对西昌月文化的一点构想》的报告中提到的在西昌建造一座“月宫”的构想,对西昌市旅游开发,构建西昌月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白与西昌,一个爱月成癖的伟大诗人,一个以月闻名的美丽城市,通过月亮这一纽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李白月文化需要月城西昌这样的地域载体,让诗仙的秀句雅韵走出书册,长存于山水市井间。西昌也需要从李白咏月诗中寻找新的文化包装与推介的灵感,打造一个宜古宜今、如诗如画的明月之城,让西昌借助李白写月的乡愁,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所追寻的心灵深处的诗意故乡。
(二)开展群众文艺辅导
为切实做好群众文化服务群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时深入农村、学校、厂矿、部队等,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文艺辅导,辅导内容涉及舞蹈、美术、声乐、器乐、戏剧小品、摄影、书法、篆刻等。
2006年元月10日——15日,组织市属五小、二小、四小、一小、三小少年儿童100人,提供280平米的排练场地,由我馆舞蹈教室王贤良、张晓云和李妍为其编排了舞蹈《小小鸟》、《让我们跳起来》、《青春阳光》、《欢乐的大凉山》等节目参加迎新年文艺表演;
2007年3月——12月,提供排练场地,由我馆业务老师为市属一至五5所小学及城南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舞蹈、声乐、器乐、美术等方面的业务辅导,授课人数达1千3百人次;。
2008年,由我馆业务老师辅导的民间民族器乐爱好者马木果、呷呷英、打久石布代表西昌市,于11月20——21日参加凉山州第一届少数民族民间器乐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创编舞蹈《石磨的歌》,代表安哈镇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庆祝文艺活动暨第七届农民文艺汇演。
2009年3月,承担达体舞的培训工作,业务人员对全市各个系统抽调的80名文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后,分别到全市36支代表队进行重点指导和针对性辅导;创编舞蹈《盛开的索玛花》,参加安哈镇“第二届火把节民风民俗文化节”
2010年5月,本馆业务人员受邀到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排练达体舞,5月底,参加西昌市达体舞比赛。6月,本馆业务人员全部投入到全州6+1文艺汇演的排练中。
2011年至2014年,西昌市文化馆或从省、州聘请专家,或指派馆内业务老师为西昌市市民和各民间社团提供器乐、声乐、舞蹈、摄影、文学艺术、奇石艺术、家庭养花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免费开放培训,力争做到群众有什么文化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服务,四年来,举办了短期大型免费开放培训班28期,免费发放图书、学习资料13000份,免费发放音乐光盘、教学光盘4800张,受益人数上万人次。
(三)进行群众文艺创作
根据实践经验和工作需要,本馆业务人员对音乐、舞蹈、小品、美术、摄影等进行创作,创作的作品通过演出、展览、报刊发表等形式接受社会评议,不少作品获得各种奖励。
其中,摄影类(作者:黄伟寿):《邛海晨光》、《深秋》2006年参加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展出,获大众摄影一、二等奖;摄影作品《新农村》、《财神会》2008年分别获得“第二届邛海·泸山景区全国摄影大赛”一、二等奖。摄影作品《超人飞天》获“文化部大河上下影展”三等奖。
美术类(作者:曹辉):油画作品《寄情雪域》、《布拖姑娘》、《原野》、《西部之雪域》、《西部之神山》、《西部之瑞雪》、《圣地》、《远方》等作品参加“上海四川油画作品交流展”,并入选出版的大型画册,受到名家的收藏。油画《索玛》参加2011年在成都举办的“‘溯源之旅’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油画《祥云》、《向阳花》入选2009年“四川省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展”,《向阳花》获大赛二等奖,《祥云》还参加了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丰域西南’吾土吾民系列油画展”。油画《祈福》2012年参加“‘大河上下’九省一市摄影大展”。
舞蹈类:王丽编排的舞蹈《雪域娇子》2009年5月,获“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大赛”一等奖。2009年4月,创编《飞舞的红裙》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星光灿烂”杯青少年舞蹈大赛获西昌片区及省级金奖;大型歌舞节目《烟雨月城》2010年6月,在“中国凉山第六届火把节”获市一等奖。舞蹈《云端上的朵乐荷》2011年10月,获“第六届CCTV舞蹈大赛”全国十佳优秀奖。大型舞蹈《阳光山水情》(创编:王丽、张晓云、李妍和王宪良)2006年1月,获“巴蜀文艺”提名奖,2006年“凉山州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张晓云创编的舞蹈《生死不离》获“63970部队春节晚会”一等奖。张晓云创编的舞蹈《姐姐的银饰》2009年获“教育部”优秀创作奖,并获“小荷园丁”荣誉称号,同时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创作金奖。2010年,陈虹佑创编的舞蹈《阿依惹》参加“魅力校园”第六届全国文艺大赛,获省级金奖;2014年8月,参加凉山州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节目《山水之间》获舞蹈类二等奖;节目《去西昌》获曲艺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节目《心手相连》获音乐类三等奖。
(四)开展群众文化服务
1、场馆免费开放
场馆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洞经音乐、大通楼社区文艺队及棋牌队、知青舞蹈队、舞协、市老协、红枫艺术团、自由舞蹈、未来之星乐队、常乐合唱团、红十字艺术团、国标艺术团等团队均长期在本馆排练节目。
2、长期性免费开放培训
(1)每周二、周四上午进行民乐团训练,由本馆两位老师负责辅导。
(2)每周三下午邀请州歌舞团二胡演奏家陈言给全市二胡爱好者授课。
(3)合唱提高班
西昌市文化馆从凉山州和西昌市各合唱团队中吸纳优秀合唱人员组成“西昌市文化馆合唱提高班”,每周一、周五上午,由凉山州歌舞团二级歌唱演员、副教授、男中音歌唱家刘小艾和我馆专业老师为提高班免费指导。
(4)欣赏西昌洞经古乐 感悟名城千年文化
为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保护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长期为西昌市洞经音乐团提供训练场地,并指派专业老师对所收集的曲谱进行整理。为展演需要,舞蹈老师对洞经音乐舞蹈表演进行艺术辅导。先后邀请了国家、省、州、市等著名专家前来观摩、交流。2012年6月,就西昌市洞经古乐准备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宜展开座谈,争取早日将邛都洞经音乐争创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昌市邛都洞经古乐团是四川一支从事地方音乐传承、保护与展演的民间乐团。该团自2008年7月6日正式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当地邛都洞经古乐的传承、保护与宣传工作,除了在西昌本地展演外,还受邀至四川音乐学院、都江堰文化馆、云南大理、昆明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邛都洞经古乐还应邀参加了联合国72个国家在成都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受到了国家、省、州、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12年6月,西昌邛都洞经古乐经申报合格后,被批准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6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2月3日,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目前为止西昌市唯一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广场舞
从2009年彝族年开始,文化馆组织80名广场舞爱好者,身着彝族服装,每晚在月城广场引领广大市民及游客跳广场舞,已然成为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旅游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