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 刀尖上的木雕彰显西昌文化

发布时间:2020-11-06 浏览:4173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出文化复兴战略,曾经默然于幕后的传统文化逐渐登上舞台。在西昌,以崖柏为原材,承自黄杨木雕派系的凉山木雕文化,在90后非遗传承人韦静的“匠心”守护下,与西昌地域文化相依相融,迸发出独特的光芒。

    在西昌礼州白沙村,一间名为“常乐堂”的复古民居,古朴厚重,别具一格。这里,就是凉山木雕文化的传承地,90后木雕传承人韦静的家。

    在韦静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几十种雕刻工具,每一种刻刀刀尖大小、尺寸都有所差异,要完成一件木雕作品,极其考究雕刻功力, 不仅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更要有宁静致远的“匠心”坚守,可以说,木雕就是一种“刀尖上的功夫”。

   “纳灵气于神工,化朽木为神奇”。在韦静手上,刻刀就是一支支画笔,在原木上上下翻飞,或粗犷有力,或精雕细刻,在时光的沉淀下,一块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就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变身。无论神话人物,还是文学故事,无论是民族风情,还是生活情景,花卉树木、虫鱼鸟兽,都能刻进韦静的木雕里,定格在永恒的时光中。

    与其他木雕派系不同的是,师承温州黄杨木雕大师方江鸿的韦静,在承袭了黄杨木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选用不可再生的崖柏为原材,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凉山木雕品牌。

    16岁拜师学艺,十多年来,韦静潜心木雕技艺的同时,每天坚持读书、练字,认真学习绘画、文学知识,兼收并蓄,广撷博取。集传统木雕技法融合本土文化,将西昌民俗、地域文化特色、宗教文化等通过木雕文化传播开来。

    和黄杨木的质地不同,崖柏纹理更为繁杂多变,因此,崖柏木雕讲究顺其自然,采用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创作理念,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2011年,韦静雕刻的《闹市一角》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品奖优秀作品奖。2012年,他创作出根雕《摇篮曲》,获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百花奖”铜奖。2019年7月,韦静所创建的凉山木雕文化被认定为西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朽木可雕人间百态,匠心独运凉山一绝”,张贴在常乐堂门口的这副对联,完美的诠释了凉山木雕文化,也为西昌文化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webp.jpg



2.webp.jpg


内容来源丨西昌发布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