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都洞经古乐:听一场穿越四百年的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0-09-30 浏览:3905



初秋的夜逐渐来临,建昌古城的街道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天边的晚霞散发出火红的暖色调,融进了西昌千年古城的青砖黑瓦。


大通楼上的阁楼,从雕栏窗花的窗外依稀看出素色古香的窗里。音乐便从中传来了,或敲,或勾,或是轻笛;或是庄严浑厚的儒家细乐,或是飘逸洒脱道家典藏,或是典雅华丽的宫廷之音,亦或是柔美抒情的江南丝竹……四百年的时光,西昌从一座偏偶渔村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城市面容的不停变换之中,邛都洞经古乐依然保持着她最古老的模样,念、颂、唱中传唱在街头巷尾——她穿梭过岁月的长河,穿透了时代的变迁,响彻在一代代西昌人的甜美的梦里。


640.webp (1).jpg

参加成都非遗节。宋敦睿 摄 成都



邛都洞经古乐是西昌人载着厚重历史的歌,是一个地区人民智慧、文化、艺术相融合的瑰宝,也是中国洞经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

据文献记载,大明崇祯九年九月吉旦(1636年),已在西昌礼州流行,至今已有370余年历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本地韩平初、周保正等人专程赴云南丽江宁蒗县白族坝学习洞经音乐,宣统二年(1910年)返回后开始致力于洞经音乐的传承、传播并结合本地音乐特色,逐渐发扬光大。

 “过去,参加洞经会组织的成员大多为仕、农、工、商,他们常常以洞经会善友的身份,在民间举行洞经音乐谈演活动。其文化心态和音乐观,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形成了洞经音乐的特色。”西昌洞经古乐团团长宋敦睿讲述了音乐兴起的历史。当时的人们谈经习乐,一是对功名的追求,以祭祀文昌帝君为寄托,祈求天人感应,好运降临;二是对长生的追求,而且音乐可以娱神娱人;三是因为洞经会受皇室或官方扶持,入会光荣,能标志身份地位之尊贵。

邛都洞经音乐尽管在西昌流传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它作为中国洞经音乐的一个分支,其渊源则十分久远。据国内有关学者研究,它的音乐源于道教音乐,并受到佛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影响,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作为中华文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劝孝劝善、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中医养生、庙会祭祀、民风民俗等,是中华传统儒学文化和文昌文化在洞经音乐中的体现,是人们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邛都洞经古乐是声乐艺术去粕取精,推陈出新的底蕴沉淀,它有着复杂、严肃的演奏技巧、礼仪和艺术高度。

其音乐构成唱词丰富乐器复杂多样,声乐经腔主要有赞腔、忏腔、和腔、大腔四种,由正赞或主赞领腔吟诵经文,众和时唱诵结合。曲调又分调子、打谱等多种形式。 

据了解 ,邛都洞经音乐使用的乐器,文场多用洞箫、笛子、笙、大蟒胡,二胡、川胡、板胡、三弦、阮、二星、包锣、铛锣、勾锣、铛子、碰铃、木鱼、梆子等,飘逸悠扬、庄重典雅;武场多用大鼓、大钟、大锣、大钹、勾锣、马锣、大铰、苏铰、堂鼓、小鼓、手鼓等,山呼海啸、庄严隆重,让人奋然鼓舞……在以谈、诵、唱、念的方式伴奏不同的经文,讲、念时用木鱼击节,唱、诵时以音乐伴奏。据说,钟能通天官,鼓能应地官,磬能感水官。

在演礼程序和音乐安排中,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昌洞经音乐血脉,保留有大量丰富的科仪经文,而且还传承有形式多样经腔和曲牌以及多套独立完整的仪礼音乐,如谈演整套的“洞经”,往往需要五至七天,谈演其它科仪,最短的也需要3个小时。洞经谈演有相应的科仪,有的属于诵经用的经仪,有的属于拜忏用的忏仪,有的属于修斋用的斋仪,有的属于建醮用的醮仪,举行斋醮科仪时,不仅要摆设经坛神案、供品、供物,而且还要迎神、行礼都、叩拜、焚香等仪节。

 作为中华传统文昌仪式音乐的遗存,邛都洞经古乐是的音乐庄重、宁静、古朴、典雅,由于长期流传在川西南地区,加之与云南交界,因而在总体风格上,显然具有川滇融合的地域风格,因而无不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具有与其它地区洞经音乐不同格调与独特韵味,受到国内外学者及国际友人的关注和赞赏。


640.webp.jpg

西昌陈家大院惠民展演。王秀琴 摄

邛都洞经古乐是西昌人故乡的声音,是望乡人耳旁的故乡,在近四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它始终为西昌人指引着回家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古至今,非物质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它曾用千百年的时间不断积累壮大,但却又如同江河一般不断流逝。所消亡的,却是人类历史的记忆和民族文明的瑰宝。

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倾听400年前邛都洞经古乐的袅袅余音,它曾经兴盛,曾经有过低谷,又一度被传承。这种历史的声音,回响在千年古城邛都西昌,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洞经古乐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一方面是因为它以文昌文化为载体,通过音乐来宣扬儒家的五伦八德及仁、义、礼、智、信。教化人民敬天畏地,忠于国、孝于亲、和于人,在当前人们面临经济大潮,物欲横流、人心浮澡的社会里,具有教育价值。明清以来,经过几代洞经音乐传人的艰苦努力和共同培育的结果,它的每一部经典,每一种仪礼,每一首乐曲,每一件乐器,以及每一个陈设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中华传统文昌文化与洞经音乐,以及地方传统音乐一笔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洞经音乐在云南、四川各地的相继发掘,引起了西昌市文化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为了抢救和保护即将濒临消失的邛都洞经音乐,2008年7月6日,在西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最终在西昌成立了邛都洞经古乐团,并下设礼州、川兴等15个分团,传承近400年的邛都洞经古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2008年7月,邛都洞经音乐被列入西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邛都洞经音乐被列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邛都洞经古乐团应邀参加了联合国72个国家的代表团在成都举办的非遗演出,受到了国家省、州、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6月13日,邛都洞经音乐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今天,我们正将先祖们在历史长河上所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一一拾起。这种“看不见”的文化不仅因为正在流失所以才显得珍贵,更是承载了民族千百年来走过的路,所以才越发厚重。


保护和传承文化

是让我们“回家的路”不迷失

是让民族的根与魂永远被留住



主办:西昌市文广旅局

总策划:李咏

策划:康庆林 孟爽

材料提供:西昌市文广旅局、西昌市文化馆

文/徐箭明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